抗战时期,上海有个画家逃难到桂林,光复后许多人回了,就他不回去。老婆来信催。画家说我吃桂林米粉吃出了瘾,一天不吃不行。老婆不信,来到桂林,这米粉一吃了不得,她也上瘾了,于是俩公婆干脆在桂林定居了。
现在男女青年自由恋爱,但从前都是由媒婆牵线介绍。现在双方见面就去酒吧、去茶馆、去咖啡厅,以前就去米粉店。由男方请客吃米粉,这时候你再穷也要请吃大菜。所谓大菜就是一角五分一碗的米粉,一角二一碗的叫一荤一素,有肉不多。还有八分一碗的大素米粉二两,四分小素一两。大家边吃边谈,看上了,继续;看不上,走人。所以有歌唱道:一碗米粉结良缘,情深似海哪讲钱。根根米粉牵红线,传奇故事传百年。山水美、米粉香,桂林一方宝地赛福田。井水照得鸳鸯镜,米粉多情胜千言。
再有,从前吃米粉,都是由服务员送到你面前的,吃完了,再给钱。所以吃马肉米粉,点碗算账,问碗要钱,正因为有这一说,从前桂林花桥头有个老板开米粉店,那里无赖特多,他们去吃了马老板的米粉,趁人不注意,偷偷把碗往臭水塘一丢,用袖子把嘴一抹,便扬长而去。你问他要钱,他反问你碗在哪里?后来文化大革命来了,红卫兵革命到米粉店,不准米粉到顾客手里,说这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,要顾客自己排队去拿,这一搞倒好了店家,省了一两个送粉工的工资。
尽管要自己伺候自己,但吃米粉的人却是越吃越多。桂林米粉神仙味,不然的话,想当年李宗仁先生在南京竞选总统,怎么会想到用请吃桂林米粉这一绝招拉选票呢。后来他真的当上了总统,首先要归功于桂林米粉呀。
抗战的时候,好多文化人来到桂林避难,文人茅盾就是其中之一。那时他的长篇小说还没写完,换不来稿费,一家老小等米下锅,他常去的附近那家米粉店老板知道了,“人是铁,饭是钢,吃碗米粉充了饥再讲,哪时有钱哪时给。”嘿嘿,茅盾就靠着赊米粉吃,写完了长篇小说《霜叶红于二月花》。那时茅盾先生是个穷书生,后来成了文坛巨匠,全靠桂林米粉养活他,哪个料得到呢。
更多桂林米粉加盟相关新闻资讯,请继续关注本站:http://www.lwmf169.com/ |